欢迎来到 [东方港湾展览] , 进入 2025宁波国际汽车零部件及售后市场展览会
首页 > 头条 > 行业 > 文章详情
我国汽车行业氢氟碳化物管控迈入深化阶段
57

近日,生态环境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海关总署印发了《中国履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国家方案(2025—2030年)》(以下简称《国家方案》)。《国家方案》的正式印发实施,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氢氟碳化物(HFCs)管控工作迈入以技术替代革新、标准体系升级为核心的深化阶段。

01《国家方案》出台背景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以下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以及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和氢氟碳化物(HFCs)管理工作。我国于1991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始终严格履行国际环境公约义务,如期实现了各阶段履约目标,履约30多年来,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总量约62.8万吨,为推动全球臭氧层逐步恢复作出积极贡献。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宣布中国接受《基加利修正案》,加强HFCs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为进一步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的义务,根据履约工作进展和国际国内形势需求,2023年12月,《国务院关于修改〈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的决定》正式公布,修改后条例明确提出将HFCs纳入管控清单,强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生态环境部组织编制了《国家方案》,细化未来一段时期内中国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工作的行动指南,明确了汽车行业氢氟碳化物削减替代重点任务。

02《国家方案》主要管理内容

《国家方案》坚持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协同,分行业、分物质开展消耗臭氧层物质淘汰和削减行动,明确削减禁用时间节点。围绕HFCs的生产和使用管控,形成了从源头管控、过程控制到末端治理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一是加强源头管控,严格管理管控物质的流向。对管控物质受控用途生产单位实施配额许可管理,根据履约目标制定年度配额核发方案,通过逐年削减配额,实现淘汰目标。管控物质受控用途生产单位只能向已取得使用配额或已备案的销售、使用和维修单位销售管控物质。源头控制管控物质流向,确保管控物质的销售和使用合法合规。二是加强过程控制,强化管控物质使用管理。削减HFCs受控用途使用,对HFCs受控用途使用单位实施配额许可或备案管理。研究部署重点行业总量控制目标,明确规定“汽车行业自2029年7月1日起,禁止新申请公告的M1类车辆空调系统使用GWP值大于150的制冷剂”。推动替代技术研发与应用,鼓励在电动汽车热系统领域开展自然工质制冷剂替代技术应用和研发。三是完善末端治理、加强维修、回收、再生利用和销毁管理。规范汽车行业制冷剂防泄漏、回收管理,加强汽车维修过程中制冷剂的回收监管,做好报废机动车拆解过程中制冷剂回收。鼓励对回收制冷剂进行循环和再生利用。加强对制冷剂再生利用单位管理,建立制冷剂再生产品溯源与流向管理制度。鼓励再生制冷剂的同品位应用。

03政策趋势研判

(一)氢氟碳化物削减替代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

为全面落实《蒙特利尔议定书》履约要求,根据《国家方案》部署安排,下一步国家有关部门将聚焦于细化氢氟碳化物管控政策,强化全链条闭环管理。一是完善顶层制度设计。根据管控物质淘汰情况,出台管控物质及其建设项目禁令。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研究将使用管控物质的有关技术工艺、装备纳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或淘汰类,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完善标准和技术规范体系构建。落实《绿色高效制冷行动方案》有关要求,细化汽车空调标签标识内容,增加制冷剂GWP值等信息,推动将车用空调制冷剂使用及泄漏控制要求纳入下一阶段排放标准。系统梳理汽车等重点行业管控物质替代品和替代技术的产品标准、安全标准、能效标准和技术规范,与管控物质回收和再生利用技术标准、再生产品质量标准等需求,推进国内重点标准制修订,积极参与国际或区域标准制定。三是强化执法监督。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管控物质使用等经营活动管理。推动汽车等重点行业有关活动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体系。做好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确保全链条合规操作,促进环境保护与行业健康发展。

(二)鼓励、引导绿色替代核心自主技术研发应用推广

国家将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氢氟碳化物削减替代技术产业化应用进程。一是加强决策科技支撑。推动履约需求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履约工作中管控物质替代等重点科学问题,进一步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支持“管控物质绿色替代”“回收及资源化利用”等重点方向技术攻关、产品研发。探索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等争先创优行动,以主要需求为牵引开展“链式”协同攻关。二是积极发挥财政金融引导作用。加大对管控物质绿色低碳替代、回收和再生利用、无害化处置等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的支持。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强化银企对接,加大对产业链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信贷支持力度,优化绿色信贷流程、产品和服务。三是健全替代技术评估与推广机制。构建长效机制强化典型选树,定期开展新型环保制冷剂技术成熟度与产业化可行性评估,编制和调整《中国消耗臭氧层物质替代品推荐名录》。加快先进适用技术装备供需对接与经验做法推广复制。四是深化国际合作。依托“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国际交流平台,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向海外输出,促进替代技术发展与替代产品推广,提升我国在汽车行业全球环境治理中的话语权,为全球履约贡献中国智慧。

04行业发展建议

汽车作为氢氟碳化物重要消费行业之一,开展氢氟碳化物削减替代,加速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是响应国际公约和贯彻落实《国家方案》有关要求的必要举措,也是增速我国汽车产业链核心技术自主创新、擦亮绿色底色,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国家方案》的指导下,汽车空调产业链需全方位发力,从技术装备创新、标准政策完善、产业链协作到回收体系构建、资源化再生利用,多措并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一是加速制冷剂替代与技术创新,提升空调系统能效。目前R134a为汽车领域主流制冷剂,其GWP约1430,远高于《国家方案》倡导的150。面对 2029 年新车禁用要求,整车及供应链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速以丙烷、二氧化碳等为代表的自然工质开发应用进程。提升空调系统整体能效,加强泄漏管理,提高系统可靠性与产品安全性。同时,推动自主产品推广应用、热管理产品迭代升级与搭载新冷媒产品示范运行,加速新质生产力兴起。二是大力推进回收与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提升制冷剂资源循环利用水平。产业链企业应加快制冷剂回收提纯等先进技术、适用装备研发、推广应用。积极参与构建全国性汽车空调制冷剂回收网络,切实提升制冷剂资源的循环利用水平。三是完善标准体系建设,规范行业有序发展。行业企业应当积极参与共性技术研发,推动新冷媒产品技术要求、安全规范、制冷剂泄漏限值等重点标准制修订,规范新冷媒汽车热管理行业有序发展。汽车维修和报废汽车拆解企业应当规范回收、拆解操作环节,积极参与回收利用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编制,推动质量检测与认证体系健全,完善制冷剂再生认定、品位评价等标准,提升资源循环利用价值。

面向未来,在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中汽中心将继续坚守推动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的初心与“独立、公正、第三方”的行业定位,紧密围绕HFCs削减中长期发展目标、主要方向、重点任务等,深入开展标准体系建设、履约政策支撑、共性技术攻关、典型场景验证、示范应用推广等重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方案》有关要求,为推动汽车行业HFCs 削减目标落地作出积极贡献。

(本文作者系中汽中心副总经理龚进峰)

来源:中国汽车报

点赞 0
收藏 0
字数 0/1000
发布评论
评论信息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