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强水平大幅提高,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等主要目标,其中哪些与汽车行业相关呢?

智能制造,驶向科技新征途
近年来,汽车智能化跨步前行,成为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创新、助力中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如今,我国已建成涵盖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网联云控等在内的完整产业体系。
这种全链条的技术突破,直接推动了汽车智能化的普及速度。数据显示,具备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从2020年的16.2%提升到今年上半年的62.1%。大算力芯片、智能线控底盘批量上车,人机交互、协同感知等技术全球领先,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能力及韧性也逐步增强。

出海扬帆,拥抱国际大市场
2023年,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累计出口495万辆,同比增长14.8%;汽车出口均价已突破2万美元大关,较五年前提升超过50%。
未来五年,中国汽车企业的出海将从“单一车型出口”转向“全产业链布局”:一方面,在海外建立研发中心,针对当地用户需求开发定制化产品;另一方面,推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出海,带动汽车零部件、充电桩、电池回收等配套产业“走出去”,在全球市场构建完整的汽车生态体系。同时,制度型开放将助力中国汽车企业更好地融入全球贸易体系,通过参与国际汽车标准制定,提升在全球汽车产业中的话语权。

绿色领航,奔赴低碳新未来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在全球持续领跑,连续十年位居第一。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汽车产量从2020年的140万辆左右跃升到2024年的1300多万辆,销售占比从2020年的5.4%提升到40.9%。
目前,在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下,轻量化、低风阻等低碳创新技术商业化进程加快,半固态电池技术进入装车量产阶段,固态电池研发加速,技术竞争力进一步凸显。未来,汽车碳管理政策将更完善,绿色制造体系需以近零排放为目标,推广低碳技术,形成绿色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上,动力电池将突破关键维度,燃油车优化效率并探索替代燃料,结合轻量化等技术驱动低碳产品迭代。汽车循环利用体系需完善回收网络,提升再生材料应用比例,建追溯系统,打通可持续发展“最后一公里”。

图片来源网络,联系侵删